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会新闻

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召开

时间:2024/11/20 9:09:36来源:吉林省中医药学会

11月16日,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召开,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洪峰,岐黄学者、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王健出席并致辞,学会秘书长李静静参加会议,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锐主持开幕式。

会议剪影 (3).jpg   陈锐老师主持开幕式 (1).jpg

王洪峰表示,长春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重要基地,一直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。他强调,学校将继续支持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,鼓励师生参与脉学研究,推动中医药学术的创新与进步。同时,希望脉学专业委员会能够成为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,促进中医药脉学在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。

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洪峰讲话 (2).jpg

王健谈到,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而脉学作为其核心分支之一,蕴含了深厚的医学智慧和实践经验。期望所有委员充分利用脉学专业委员会这一平台,积极邀请国内顶尖专家,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种形式,开展学术交流活动,以便能够更深入地探索脉学的深奥之处,并促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。

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王健讲话 (3).jpg

为推动中医脉法的传承与创新,帮助中医临床工作者提高脉学理论研究水平和切脉技能,会议同期还举办了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《脉学技法高级研修班》,吸引了中医理论研究学者、中医临床工作者近140人学习。

会议合影.jpg

长春市中医院党委书记、全国青年岐黄学者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石贵军以《脉理知要》为题,详细介绍了脉理的基本知识,包括脉象的形成原理、分类及其临床意义,强调了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。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,分享了脉诊在辨证论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。

长春市中医院党委书记石贵军 (3).jpg

长桑君脉法创始人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、南阳市中医药学会仲景脉证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树森以《长桑君脉法理论体系及应用》为题,详细阐述了长桑君脉法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,强调了其在现代中医脉诊中的独特价值。最后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,展示了长桑君脉法在辨识各种复杂病症中的精准性和实用性。

长桑君脉法创始人李树森  (1).jpg

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、世界中联满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、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医药传习所所长常纪庆以《非遗满医摸骨诊脉绝技传承与历史渊源拾遗》为题,介绍了满族传统医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,以及摸骨诊脉这一独特诊断方法的传承与发展。他强调了摸骨诊脉在满族医学中的重要地位,并通过展示一系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诊疗案例,阐述了这一技术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潜力和实际效果。

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常纪庆 (4).jpg

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、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态靶辨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世界中联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锐以《仝小林院士脉诊理论精粹》为题,探讨了仝小林院士在脉诊理论上的创新与贡献。她从脉诊的现代研究出发,结合仝院士的学术思想,详细解析了脉象与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,以及如何通过脉象的变化来指导临床治疗。

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陈锐 (2).jpg

省直特殊疾病专家、中医博士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门诊专家袁港以《浅谈伤寒脉法》为题,阐述了伤寒脉法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。他从《伤寒论》的脉学理论入手,详细讲解了伤寒脉法的诊断要点和辨证施治原则。最后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,分享了如何运用伤寒脉法解决现代临床中的实际问题,以及如何在复杂病症中准确把握脉象变化,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。

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门诊专家袁港 (2).jpg

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主任、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曹彦以《脉诊探骊》为题,介绍了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。最后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,展示了脉诊技术如何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,并在治疗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。她强调了脉诊技术的传承与发展,以及如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,提高脉诊的准确性和效率。

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主任曹彦 (5).jpg

会议由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,吉林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、长春中医药大学承办。

通知公告

查看更多